|
来源: 热带园艺研究所 | 发文机关: 海南省农业科学院 |
分享到:
|
一、单位历史沿革与单位性质
海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带园艺研究所是省属公益二类科研事业单位。海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带园艺研究所成立于1989年,其前身为海南省农业科学研究院园艺研究所,后更名为海南省农业科学研究院花卉研究所,2005年更名为海南省农业科学院园林花卉研究所,2015年更名为海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带园艺研究所(以下简称园艺所)。
二、职责定位与机构设置
园艺所是主要从事热带特色经济植物资源收集保存与鉴定评价、相关重要农业生产现象机理机制与重要农艺性状形成分子基础解析、优良种质挖掘创制与新品种培育、新品种引进、种苗繁育技术研发与种苗生产、配套栽培技术与相关产品研发,以及相关科技服务与成果转化的省级专业研究所。下设有办公室、花卉研究室、园林植物研究室、经济作物研究室、生物技术研究室5个科级机构。
三、人员情况与团队建设
园艺所核定事业单位编制28人。现有在编职工23名,其中高级职称人员14人,博士3人、硕士13人;海南省领军人才2名,其他海南省高层次人才12名,海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1名,海南省南海名家1名(青年项目),海南省515人才工程人才4名。园艺所设有两个专业研究团队:热带油茶资源培育与创新利用团队和三角梅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团队,实行首席负责制运行。
热带油茶资源培育与创新利用团队的主要研究方向:主要依托海南丰富的热带油茶资源,围绕油茶产业发展需求,挖掘海南油茶的特色元素并揭示其形成原因,解析油茶重要性状形成分子基础,挖掘与创制优良新种质,培育新品种;开展油茶重要生产现象机理机制研究,以及油茶重要性状调控关键技术与核心产品研发工作,力求在技术和品种方面实现油茶丰产与优质,为油茶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三角梅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团队的主要研究方向:依托丰富的三角梅品种资源,针对产业发展需求,深入开展种质鉴定和评价工作,挖掘具有重要观赏价值的优良种质;解析花色等重要观赏性状形成分子基础,结合多途径育种,开展花色、花量、花型等性状的分子辅助育种工作,精准创制培育多样化品种;研发花色、花期、花量调控核心产品与关键技术,为三角梅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四、条件平台建设情况
现建立三角梅种质资源库、热带油茶种质资源圃、热带兰花种质资源圃和桑树种质资源圃等热带特色经济植物资源保存平台,收集保存热带特色经济植物资源近20000份;建立国家种质资源澄迈观测实验站、海南省特种经济植物种质资源创新利用重点实验室(筹)、经济植物细胞工程中心等资源评价与创新平台,以及多个所企合作基地等科研平台。
五、主要研究成果
建所至今,共承担国家及省部级等各类科研项目近300项,获国家及省部级奖17项。近五年,挖掘与创制热带特色经济植物新种质135份,获省级审认定良种9个,植物新品种保护权2个,研发关键技术35项,申报国家专利23项,制定产业标准3项,出版专著编著3部,发表中外论文62篇;引进硕博士人才8名,培养海南省高层次人才等各类省级人才13人次;科技服务脱贫与乡村振兴,受益农民近万人。相关工作与成果有效促进本学科发展,助力解决省委省政府关心关注的三角梅(“省花”)和热带油茶(省“六棵树”之一)等特色经济作物产业发展的难点与堵问题,科技助力支撑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发展。
电话: 0898-6531498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兴丹路14号
邮编:57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