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 省农科院 | 发文机关: 海南省农业科学院 |
分享到:
|
一、基地基础概况
海南省农业科学院永发科研基地位于澄迈县永发镇东部。范围在海输中线,永灵和美玉水库干渠之间的三角形地块。土地面积700.28亩【琼(2020)澄迈县不动产权第0021298号、永发国用(2000)字第0228号和永发国用(2003)第319号】。基地北距海口市区约32公里,西至澄迈县城约10公里,南至屯昌县城约45公里,东至海口市东山野生动物园约10公里,交通十分便利。
基地所处区域属热带季风气候区,高温多雨,干湿季节明显。年平均气温23。5℃,其中月平均气温最高为6-7月,平均约28℃,最低月平均气温(1月)约17℃,年均降水1882毫米,4月-10月为雨季,约占全年降水的90%,其中8、9月降水均在300毫米左右。生产上主要受“清明风”、“干热风”、“寒露风”,台风和早春连续阴雨、暴雨等气候影响。
基地地势北高南低,海拔高度在15.1-42米之间。西部和南部海拨高度多在21米左右,地势平坦,坡度均小于3度,主要为水稻、瓜菜科研生产用地;东部、北部为坡地海拨高度多在18-42米,大部分土地坡度小于3度,过渡地带坡度为5-10度,主要建有水果和畜牧兽医科研生产基地。
基地内土壤主要为玄武岩砖红壤和沙泥田潴育型水稻土两类。原有一小河溪从西北至东南向流过基地,并向南注入南渡江。终年水流不断,洪水季节水位可涨至海拔18米左右。
二、基地科研工作概况
基地始建于1992年,现主要承担着我院粮食作物、蔬菜、热带果树、畜牧兽医、植保、土肥与花卉等七个研究所的国家、省级重点科研项目攻关与试验任务。基地依托海南省农业科学院至今已承担国家及省部级农业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实用技术研究项目共320多项,参与国际合作项目10多项,负责推广了优良新品种,新技术251项,累计推广面积4600多万亩。获得省部级奖励科技成果85项,通过省部级技术验收、成果鉴定、品种审定165项。
基地具体功能区划分及面积如下:
序号 |
功能区 |
范围面积(亩) |
比例(%) |
1 |
公共管理与服务区 |
70.28 |
9.96 |
2 |
粮食作物科研试验区 |
184.8 |
26.39 |
3 |
蔬菜科研试验区 |
119.9 |
17.12 |
4 |
热带果树科研试验区 |
190.2 |
27.16 |
5 |
畜牧兽医科研试验区 |
46.2 |
6.59 |
6 |
植物保护野外观察试验站科研试验区 |
26.5 |
3.78 |
7 |
土化肥料野外观察试验站科研试验区 |
24.5 |
3.49 |
8 |
花卉科研试验区 |
37.9 |
5.41 |
|
合计 |
700.28 |
100.00 |
(二)当前基地已建有22个科研工作平台
1、热带果树所:
(1)农业部海口热带果树科学观测实验站;
(2)农业部海口菠萝蜜种质资源圃;
(3)海南原生(野生)荔枝资源圃;
(4)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海口综合试验站;
2、畜牧兽医所:
(5)国家级五指山猪保种场;
(6)国家动物疫病数据中心观测站(试运行);
3、植保所:
(7)农业农村部海口作物有害生物科学观测实验站(国家级科研平台);
4、粮作所:
(8)国家水稻改良中心海口分中心;
(9)国家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站;
(10)农业部作物基因资源与种质创制海南科学观测实验站 ;
(11)农业部海南野生稻科学观测实验站;
(12)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海口综合试验站;
5、园艺所:
(13)国家种质资源澄迈观测实验站;
(14)海南省热带特种经济植物资源创新利用重点实验室(筹)永发基地;
(15)热带油茶种质资源圃;
(16)三角梅资源采穗圃;
6、环土所:
(17)农业农村部海南耕地保育科学观测实验站;
7、蔬菜所
(18)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海南综合试验站(农业部)
(19)海南省瓜菜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厅);
(20)海南省蔬菜生物学重点实验室(筹)(科技厅);
(21)海南冬季蔬菜品种比较试验;
(22)海南野生蔬菜收集资源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