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来源: 省农科院 | 发文机关: 海南省农业科学院 |
分享到:
|
一、团队定位及研究领域
团队定位:三角梅资源利用与创新团队定位为科技基础性工作与应用基础研究
研究领域
1.种质资源收集与创新
广泛收集三角梅种质资源,开展资源农艺性状、抗病性、耐寒性、核型、遗传多样性等系统评价,筛选育种核心亲本,通过倍性育种、杂交育种、芽变选择和诱变育种创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不易落花、花期长且花型和花色丰富多样的三角梅新品种。
2.三角梅花色、瓣型、花期和抗逆性等相关基因鉴定及环境因子的作用机制研究
开展花色相关基因的基础研究,深入解析表型重要性状的遗传规律,找到关键的作用因子,以期通过调控关键基因的表达得到品种优良、观赏价值高的新种质,运用多组学手段,解析水分与光照等因子在三角梅开花过程中的分子调控机制。
3. 三角梅产业应用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
针对前期筛选的三角梅优良品种,在海南北部、中部、南部开展开花习性区域性研究、花期精准调控、高效育苗技术研究,为三角梅品种在海南不同地区的应用推广提供科学参考。筛选适合家庭园艺生产的矮化、耐阴品种,开发微型盆景产品,扩宽三角梅应用场景。
二、团队研究方向框架图
研究方向:(1)收集三角梅种质资源,建立评价体系,开展资源鉴定、利用价值综合评价;(2)应用有性杂交、辐射育种、化学诱变等技术开展三角梅种质资源创新;(3)三角梅花色、瓣型、花期和抗逆性等相关基因鉴定及环境因子的作用机制研究;(4)开展三角梅营养特性研究,分析不同生育期养分需求规律,探索三角梅高效栽培技术,通过水、肥、土科学管理结合植株生理调节等方法开展水肥一体化技术研究,对不同生育时期水肥需求进行精细化调控,以达到控制植株长势和花期的目的;(5)开展三角梅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研发,三角梅文化创意研究,产业应用技术研究与新优品种示范推广。
三、团队人员组成
小组名称 |
组长 |
成员 |
性别 |
出生日期 |
岗位职责和考核指标 |
资源收集与创新 |
杨珺 |
杨珺 |
女 |
1983.10 |
三角梅种质资源收集利用与创新,表型鉴定及其多样性分析;收集保存资源200份,发表核心期刊论文1篇,审定品种或申报新品种权2-3个。 |
符瑞侃 |
男 |
1973.8 |
三角梅资源收集和入圃保存,杂交育种。收集保存资源800份,创制新种质100份,审定品种或申报新品种权1-2个,专利1项。 |
||
陈宣 |
男 |
1983.1 |
优良品种应用评价,栽培技术研发与标准制定等,申请专利和行业标准各1项。 |
||
林夏 |
男 |
1991.10 |
三角梅种质资源利用评价,筛选优良品种10个,发表核心期刊论文1篇。 |
||
梁定民 |
男 |
1973.8 |
三角梅种质资源繁殖更新,入圃管理。 |
||
李干喜 |
男 |
1993.2 |
三角梅表型性状数据采集与分析,发表核心期刊论文1篇。 |
||
种苗繁育与栽培技术小组 创新利用 |
洪世军 |
洪世军 |
男 |
1963.11 |
协调三角梅公园与种质资源库建设相关事宜,统筹课题组工作。 |
赵明苑 |
男 |
1973.10 |
三角梅控花技术研究,行业标准1项。 |
||
张永豪 |
男 |
1993.3 |
三角梅展示品种繁育及栽培技术研究,行业标准1项。 |
||
王景飞 |
男 |
1980.10 |
三角梅组培苗生产,配合完成诱变育种等相关试验,专利1项。 |
||
张浪 |
男 |
1968.2 |
三角梅新产品研发,产品100份以上 |
||
黄赛 |
女 |
1975.10 |
负责新品种繁育及展示产品嫁接 |
||
赵俊蕃 |
男 |
1994.7 |
三角梅展示管护技术研究,行业标准1项。 |
||
全彬 |
男 |
1968.12 |
三角梅种质资源入圃、日常管理 |
||
莫书景 |
男 |
1965.10 |
三角梅种质资源入圃、日常管理 |
||
表型多样化调控基因组学小组 |
赵慧琪 |
赵慧琪 |
女 |
1985.6 |
三角梅资源的基因型鉴定、花色调控基因网络挖掘,发表论文1-2篇,其中5.0以上论文1篇。 |
武志强 |
男 |
1982.10 |
三角梅高质量基因组的组装与群体样本的重测序分析,发表5.0以上论文1篇。 |
||
王彩文 |
女 |
1998.8 |
三角梅种质资源鉴定评价 |
四、团队研究成果和成效
研究成果:收集三角梅种质资源1000份,建立三角梅数据库;完成高质量三角梅参考基因组及泛基因组,搭建三角梅数据库平台;完成三角梅的起源于演化研究;解析三角梅花色重要性状的控制位点及驯化研究;三角梅花色基因资源发掘及遗传分子机制;创制新种质90个,申请新品种8-10个,推广良种5个;科技成果奖励1项,发表文章3篇,申报专利2-3项。
成效:建立国内三角梅种质资源最多的资源圃;绘制三角梅代表种的基因组近完整图谱,完成三角梅代表种的基因组注释,填补了三角梅参考基因组缺失的空白;完成三角梅物种进化分析及挖掘关键性状的调控基因,搭建三角梅基因组资源数据库,系统性的梳理了三角梅内部的谱系关系,初步推断三角梅内部的种群动态演变历史,明确后的谱系关系,可明确后续育种过程中的品种选择;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并应用推广,填补我国三角梅应用产品缺乏自主品种的空白;新品种、新产品的推广能有效提升海南三角梅产业发展,通过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振兴示范点推广三角梅新优品种,增加农民就业机会,提高收入,带动当地相关产业发展。
团队首席简介
杨珺,副研究员,从事热带花卉资源收集评价及创新利用研究。主持海南省自然科学项目“海南卷萼兜兰菌根的初步研究”(311045),海南省科技成果示范推广专项“优质文心兰切花新品种栽培技术示范应用”(ZDXM2014121),海南省属科研院所技术创新专项“自然景观植物观赏草引进筛选和繁殖研究”(KYYS-2015-15),海南省林业局/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项目“三角梅良种繁育与栽培技术示范推广”(琼[2021]TG11号),海南省科技厅/省属科研院所技术创新项目“三角梅切花品种筛选与采后保鲜研”(SQ2022JSKFZD0057)等项目,是海南省重大科技计划项目“热带花卉(三角梅、文心兰)优质高效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子项目“三角梅种质资源创新与新品种培育”(zdkj201815)项目第一负责人。近年来,聚焦三角梅种质资源收集、评价及开发利用研究,从国内外收集三角梅种质资源400余份,开展资源鉴定评价研究,建立三角梅数据库1个,与中国林科院共同编写国家行业标准《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 测试指南/叶子花属》(LY/T 3206—2020);利用杂交、诱变等方法培育新种质127个,其中新品种“金色沙滩”取得国际园艺学会命名与品种登录委员会国际品种登录(01/2018),“金小白”、“海岛红韵”等4个新品种通过国家林草局新品种权保护;选育的“金色沙滩三角梅”、“亮叶深紫三角梅”、“红樱三角梅”、“朝阳三角梅”、“吉祥三角梅”、“金凤凰三角梅”、“永发喜悦三角梅”、“富贵三角梅”获得海南省林木良种审(认)定。同时,结合产业需求开展三角梅管养技术和花期调控研究,举办各类培训班31期,培训人数500人以上,在三亚、陵水、乐东推广三角梅良种260亩,为海南三角梅产业发展与美丽乡村建设贡献绵薄之力。
资深顾问简介
夏志辉,三角梅资深研究者,国际三角梅种质资源、品种分类权威专家,中国三角梅品种研究、引进、科普、推广及国际合作的主要带头人、贡献者,对国内普及三角梅知识、规范三角梅品种名称、推广三角梅新品种应用和推动国内三角梅产业发展起了重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