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才队伍 > 创新团队
玉米分子设计育种科技创新团队简介
2023-01-12 10:51 来源: 省农科院 发文机关: 海南省农业科学院
分享到:

玉米分子设计育种创新团队将充分发挥海南自贸港气候优势和政策优势,以价值链定位产业链,按产业链布局创新链,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使命,以满足玉米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培育自主知识产权高值专用玉米新品种为目标,围绕玉米分子设计育种开展应用基础研究,成为促进我国玉米产业发展、提升南繁硅谷建设水平的重要科技力量。团队围绕“健康中国”这一国家重大需求以及海南农业转型升级的现实需求,聚焦作物代谢调控与人群营养健康,以解析玉米营养品质性状形成的生物学基础为主要科学问题,构建融资源创制、分子设计、遗传育种、试验示范为一体的核心技术体系,建设高水平现代生物育种平台;克隆调控叶酸、类胡萝卜素、玉米黄素、直链淀粉、木质素和贮藏蛋白等合成积累的关键基因,发掘优良等位变异并开发功能型分子标记;与单倍体诱导、全基因组选择等现代育种技术相结合,培育营养型鲜食和饲用玉米新品种;与规模化企业开展深度合作,有机整合育种、栽培、加工、营销各环节,有力促进技术链、供应链、产业链“三链”融合,引领我国作物营养强化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新方向。

团队成员共9名,包括2名首席,6名科研骨干,1名财务助理,分别为张春义(首席,研究员,博士)、路小铎(执行首席,教授,博士)、巫永睿(科研骨干,研究员,博士)、侯本军(科研骨干,研究员,博士)、李璐璐(科研骨干,助理研究员,博士)、耿庆河(科研骨干,助理研究员,博士)、连通(科研骨干,助理研究员,博士)、白蓓蓓(科研骨干,助理研究员,硕士)、白翠云(财务助理)。

团队研究成果和成效:(1)营养强化型鲜食和饲用玉米种质筛选和创制:通过化学检测筛选高叶酸、高类胡萝卜素、高玉米黄素、高直链淀粉、低木质素和高贮藏蛋白等营养强化型玉米种质,通过诱变、杂交、基因编辑等手段创制营养强化型玉米种质,并选育营养强化型玉米自交系。(2)营养强化型鲜食和饲用玉米品质性状遗传基础解析:利用代谢组学和转录组学等技术分析叶酸、类胡萝卜素、玉米黄素、直链淀粉、木质素和贮藏蛋白等代谢谱和表达谱,阐明其在玉米籽粒中合成代谢途径、鉴定其调控因子,结合遗传学、基因组学、代谢组学理论与方法,克隆其合成与代谢主效基因,挖掘优良等位变异并开发分子标记,为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提供技术支撑。(3)营养强化型鲜食和饲用玉米新品种(系)培育:利用传统育种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单倍体诱导、全基因组选择等现代育种手段,在保持产量、抗性与当前主栽品种基本相当的前提下,培育营养强化型新品种。

团队首席和执行首席简介:

首席:张春义,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作物代谢调控与营养强化”团队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副所长、海南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挂职),国家营养型农业科技创新联盟理事长。全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长期从事植物微量营养素代谢及发育分子机制研究,带动国内作物叶酸营养强化研究,在国内首次提出“营养型农业”这一概念。先后主持“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农业部公益行业科研专项、中国农科院重大研究任务等项目。以第2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在Plant Cell等国际知名期刊上发表SCI文章40余篇;获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1项;国家授权专利7项;主编、参编专著4部。

执行首席:路小铎,教授,齐鲁师范学院玉米分子育种研究院院长、山东省作物营养强化分子育种工程技术中心主任;安徽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玉米营养强化分子机理、玉米功能基因组学及玉米遗传育种研究。构建了目前全球覆盖基因数目最多的玉米EMS诱变突变体库,筛选得到了耐密植、高蛋白、低木质素、抗干旱、耐盐碱、抗虫等优良农艺性状的种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山东省高校科技计划项目、山东省良种工程项目、横向联合项目等。在Plant Cell等国际知名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获国家授权专利多项。发起和举办三届全国玉米功能基因学研讨会、承办“2016中国作物营养强化项目国际研讨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海南省农业科学院

海南省海口市兴丹路14号    琼ICP备10200079号

联系电话:0898-65231208    传真:0898-65314539